飛機在傍晚沿著西岸向南,朝著威靈頓飛著。我坐在靠窗的窗口。這一年來,我大概坐了二十幾次的這班飛機,以每排六個座位來算,若航空公司是公平的安排座位的話,我遇到窗口的機率大概是三分之一(左窗、右窗),也就是我大概坐了八到九次的靠窗。
大部份我是看到日出和夕陽,別的時段我幾乎沒坐過。坐在窗邊其實沒有走道舒服,但是往往換來的會是很多不同的風景。
若在這樣的春夏黃昏,靠右的座位,會看到雲海上絕美的晚霞。靠左的座位,會看到被夕陽照著的陸地。
今天我看著窗外,春天傍晚七點的天空,是讓人能輕鬆的藍,往下看,底下的西側海岸線,蒙著一層淡淡的薄霧,天空中沒有雲。
然後,忽然在機翼的角落,我看到了月亮。我從沒有想過,我會在飛機上看到中秋的月亮(嗯...十五月亮十六圓,不是嗎? 我還在過中秋...)。我腦中還沈浸在昨晚那個大草坪上看到的中秋月亮,還在想著我應該在那底下跳著拍一張(其實那時候天有點黑了,而且沒人自拍跳躍的),於是我拿起手機對著翼端猛拍,拍了一張又一張,就是想用各種辦法讓我的iPhone能拍下這個我從沒遇到過能在天空賞月的機會。我覺得我拍的張數,讓鄰座的洋婦側目了...
(相機用時方恨少...)
洋人大概知道今天有紅月亮,但是不一定知道,每年的這個月亮,對中國人來說有什麼意義。就像對中國人來說,下雪的聖誕節是拿來聖誕舞會一樣。更尷尬的是,在南半球,這一點都不是"Mid-Autumn Festival",簡直莫名其妙。
好吧,這裏的聖誕老人圖案有時候會有帶著紅帽子衝浪的畫面的...
走出機場,面朝東。晚上八點,月亮正在東邊Shelly Bay後面的山稜線上方,我拿手機又拍了一陣。點起菸,怔怔的看著那個月亮,想著: "如果現在在Mt. Victoria的高點,坐在那個看著海岸的長椅上,若能抬頭看到天空的那輪明月,會是怎樣的心情。"
機場巴士沿著一號公路,在威靈頓灣的西岸沿著海岸走。靠右側的窗戶一樣面朝東,我又看到了月亮。月光照在微波起伏的威靈頓灣上,比不上湖面的月亮明亮,但是卻是跨過整個威靈頓灣海面的一道粗白條。我想到的不是李白的詩,也不是蘇軾的詞。我腦中響起的是貝多芬,不是因為我音樂素養特別好,而是幾年前我在FB上面貼的一個Youtube連結,播著月光奏鳴曲,影片拍著海面的月亮。我就看著那段影片,靜靜地聽完那首我喜歡的鋼琴曲。
巴士裡充斥著轟轟轟的引擎聲,但是我想的盡是月光奏鳴曲的旋律。由於車子行進中的關係,我怎樣都無法隔窗用手機拍出這個景。
算了,拍下來也不過就是跟那個Youtube一樣不是嗎? 我就記得別人的那個影片就好了。
月光奏鳴曲出現在我生命中很多時刻。是三年前的那個等待無雲明月的那天、是兩年前在Coromandel的旅館陽台聽到對面彈奏的那天,以及今天。
月光奏鳴曲,就像星巴克咖啡一樣,串起我在某些地方、某些時間有著類似的思緒。但是它們沒有太多畫面,就是一個感覺。
只不過,這裡終究不是中秋,這裡充其量只是中春。
台灣刮著不平靜的強烈颱風,我在這裡看著平靜的明月。其實,遙遠的不是距離,是不同步的喜怒哀樂。
(後記: 2015/9/29)
寫完這篇的隔天晚上,心緒不寧,索幸出門兜風。坐上車、插上手機音樂,隨機播放,出來的竟然就是月光奏鳴曲。人生如戲,不是嗎?
然後本來出了巷子要往右轉,卻看到左上方滿滿的月亮,我被音樂加景象迷住,就信手左轉了,兜了一小圈,經過公司旁邊的Avalon Bridge,看到的景象,與我昨天看到威靈頓灣的景象類似,只不過水面沒有海灣美。停下車,拍下這張。
我在Twitter寫下:
原來我生命中最讓我深刻的月光奏鳴曲,是今晚。。。。。。。。